這種菌半數國人感染,如何篩查及防治?
(相關資料圖)
南方網訊(記者/張彥瑾)如今,慢性胃炎在人群中發病趨勢上升。研究表明,大部分慢性胃炎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。幽門螺桿菌感染也與胃癌、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聯系,被世界衛生組織(WTO)列為第一類生物致癌因子。
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的一項調查顯示,我國幽門螺桿菌的現癥感染率范圍高達55%。面對如此高的感染率,如何篩查及防治幽門螺桿菌?來聽聽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慢病管理團隊羅仕娟醫生怎么說。(直播回放)
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能感到上腹痛或腹脹,惡心、嘔吐、反酸、噯氣、口臭等,但也有部分患者沒有臨床癥狀。據羅仕娟介紹,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—口、糞—口、胃—口等方式傳播。家庭內傳播是重要的感染途徑,家庭中的密切接觸和共同的生活習慣(如吃飯不分餐、共用牙具)等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家庭聚集的可能原因。
那么,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傳染給家人?羅仕娟表示不必過于恐慌。家人是否感染還與家庭飲食衛生習慣、遺傳易感性等有關。但羅仕娟仍建議15歲以上、有家人感染史的群體接受幽門螺桿菌篩查。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主要采取13C/14C尿素呼氣試驗作為主要方法。此外,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兒童的胃黏膜炎性反應程度一般較成人輕,不推薦在兒童中實施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策略,而應該對消化性潰瘍、排除其他原因的頑固性缺鐵性貧血疾病進行檢測和治療。
幽門螺桿菌也是誘發胃癌的高危因素,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的最佳時機是在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腸化生發生之前。治療方式上,目前多采取鉍劑四聯或高劑量二聯療法(青霉素不過敏患者),使用合適的質子泵抑制劑和敏感的抗生素。據羅仕娟介紹,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,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。對于一些特殊體質或因疾病不能耐受抗菌藥物的患者,也可選擇中醫藥治療。
食療建議:
腹瀉:炒薏米、蓮子、炒扁豆、芡實、茯苓、干姜——健脾祛濕止瀉;
納呆:谷芽、麥芽、山楂——醒脾開胃;
嘔吐:陳皮、砂仁、生姜——理氣止嘔;
疲乏、頭暈:山藥、黃芪、黨參、五爪龍——健脾補氣。
標簽:


